什么是“职业技术教育”?
职业教育是各行各业的刚需
传统行业正以裂变的速度接受着新一轮互联网浪潮的冲击,与经济发展休戚与共的职业教育如何参与变革,充满着挑战与机遇。
当前中国正处于全产业的转型升级时代,互联网正在重新定义制造业,研发、设计、生产、销售、服务等价值链环节面临重构,新的产品、新的流程和新的服务会基于互联网技术进行再造,数据化、智能化、信息化是未来生产制造车间的主流技术。未来已来,面对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,面对不断被颠覆的传统行业和层出不穷的新兴行业,职业教育需要思考如何与技术进步、生产方式变革、社会公共服务变化同步,履行培养多样化人才、传承技术技能、促进就业创业的职责使命?
职业教育要有危机意识。早前有媒体报道,一家位于江苏昆山的代工企业已经使用机器人替代了60000个工人,粗略统计显示,在昆山大约有600家企业希望用机器人替代人工生产。广东更是成为“机器换人”的大省。中国的传统制造业正在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,采用更加高效的机器人生产替代人工已成大势所趋,这势必会给职业教育就业带来压力。专家预测,传统制造企业升级智能制造预计需要5到10年时间。职业教育需要思考如何应对未知变化,并有所作为。这需要改变思维方式,突破固有的惯性思维,创新理念,实现与经济发展同步规划、同步实施、同步升级,甚至超前设计。
面对日益萎缩的生源,职业教育还需要思考如何借助互联网寻找新的生存和发展路径。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,职业教育的培养体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,从过去面向培养全日制学生到面向学生和成人兼而有之。因此,职业教育要借助互联网工具,研究学生和成人,以及新型行业企业和岗位的新需求;要善用互联网思维,树立“用户意识”,关注“用户体验”,以服务学生发展和提升服务企业能力为出发点,专业建设、课程开发、教育教学组织都要跟上行业企业转型发展步伐。
不过,当最慢的教育遇到最快的互联网,也要“有所为有所不为”,求新思变更要尊重教育规律。职业院校可以运用互联网的新理念、新工具、新手段来改变课堂,但替代不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特别是技术技能的传承,一些手工艺技术或者关键技术的传承不能走捷径,需要现场实践,通过多个场景训练让学生从中学习、思考、感悟技艺。综观当今世界,德国、日本等制造业强国无一不是职业教育强国。这些国家对匠心、品质的高度重视,将工匠精神发挥到极致。职业教育常被人视为德国经济发展的“秘密武器”,也因其中蕴含着工匠精神。技能只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一部分,职业教育还必须强调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,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敬业守信、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,而“工匠精神”的培养需要摒弃浮躁,脚踏实地地潜心钻研。
不管社会发展到什么时代,职业教育都是各行各业的刚需。在“互联网 ”时代,职业教育只有具备敏锐“嗅觉”,深度融入潮流,更好服务经济发展、产业升级,才能化挑战为机遇。